EB-1A,作为美国优先职业移民类别,原本设立初衷是引进在科技、学术、商业、艺术等领域具有国际声誉的人才。
然而,近年来申请数量大幅飙升,背后原因是大量移民中介采用流水线式复制黏贴,全套包装做假材料。只要是通过这个中介的申请人,全用一套模板。
如果不及时控量,排期越排越长,真正优秀的人也会被连累。
“全包”的套路已被移民局识破近年来,一些机构靠“包装套路”帮申请人打造EB-1A案例,包括:
花钱购买“国际奖项”来美化履历、在低质量“水刊”大量发表论文,制造“引用量”、模板化推荐信、甚至找人代写、用AI写文案等等。
虽然这些“行业潜规则”在业内早就是公开的秘密,但这一次,移民局将加大力度,不同于以往只盯着新案审查,现在连已经批准的I-140移民申请也有可能被重新调查,如果有问题就直接撤销获批。
已有多位移民律师表示:部分申请人已收到撤销意向通知(NOID),移民局明确指出其材料存在“虚假或误导性陈述”。
事实上,从2024年开始,EB-1A就整体进入收紧模式
· 补件通知(RFE)数量明显增加;
· 审理时间变长,获批率持续下滑;
· AI、区块链、教育科技等领域成为重点审查对象。
到了2025年,这一趋势更加明显。数据显示,仅第二季度,美国移民局发出的拒签意向通知(NOID)数量同比暴涨三倍,大部分申请人只被给予30天的答复时间,而且信中没有具体说明问题所在或提供修改建议。
简单来说,过去可以让你补补件,现在只要移民官感觉案子可疑就直接拒签。
还要翻旧账,已经有案例显示,即使I-140早已通过、甚至接近拿绿卡的阶段,也一样被取消。
移民局的审案逻辑
很多人会怀疑,移民局的那些审核官们如何识别出引用是否注水、奖项是否真实、推荐信是否套模版?
正是因为移民官一般不会深度了解某个行业,所以最可能采取的策略是:整体收紧审查标准,大幅提升补件率,并降低整体通过率。
根据当前的审查逻辑,这三类申请人都有被查风险:
①I-140 已批但未提交 I-485 的申请人;
②正等待领事面试、尚未获移民签证者;
③已获绿卡但尚未RJ,身份仍处“可复审期”的群体。
因此强烈建议,如果是边缘型申请人,材料依赖过度包装或套模板拼凑而成,申请将面临极高风险。不仅可能被拒,还可能在未来遭遇复查。如果被移民局判定为移民欺诈,那么未来可能连美国旅游签都申请不了。
在当前收紧态势下,核心竞争力已不再是“你有多牛”,而是“你是否能让移民官认同你是行业大咖”
影响力必须有实锤材料支撑,推荐信要有故事和细节,每一项申请标准都要自圆其说、逻辑闭环。因此,除了自身条件优秀,找到专业的移民、律师团队更重要。
如果您对美国移民有兴趣或者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欢迎您联系华夏移民。
华夏移民是一家从事移民行业23年的老牌移民公司,对于移民我们有着丰富的成功案例,我们将安排从业十年以上的专业顾问根据您的情况进行免费评估,制定属于您的专属移民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