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飞机是人们长途出行的,对于经常出国的人来说,飞机是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说起来在乘坐飞机时要将手机调成飞行模式或者关机,大家都知道,不过也还有人忽视这些规定,还进了看守所。
旅客不听劝阻玩手机致飞机延误,被拘10日
前不久,郑州机场航站楼派出所接民航河南机场公安局反恐指挥中心通知,郑州至三亚CZ636Z航班上一名男性旅客不听机组人员劝阻,执意在飞机滑行过程中使用手机,迫使该航班滑回。接警后当日值班民警迅速赶往238廊桥,并通知隔离区巡逻警组进行先期处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3条第三款之规定,扰乱公共汽车、电车、火车、船舶、航空器或者其他公共交通工具上的秩序的,情节较轻的处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
郑州机场警方提示广大旅客,飞行安全不容“任性”,旅客在飞行途中用手机或者在机舱内发生打架斗殴等事件,不但对旅客自身安全造成威胁,而且会影响到航班正常起降,更有可能造成无法估量的严重后果。飞行安全是机组人员和旅客共同面对的安全课题,请大家在飞机上一定遵从机组人员指挥,共同营造安全正常的航空运输秩序。
为什么乘飞机时不能玩手机?
说起来很多人都知道大概的原理:手机可能干扰飞机通讯和导航设备,这一点也早就写进了民航规章中。
而对此最有力的的论据显然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出版的《可能源于PED影响的航空电子设备问题》报告。
争议
报告里案例不具备说服力
不过,有人对此提出异议,他们认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这份报告里的案例不具备说服力。
比如,其今年1月更新的50例问题的性质就各不同,一些仅仅是描述乘客在被要求停止使用电子设备时和工作人员发生的纠纷;或者是异常现象发生时,空勤人员正好看见乘客在使用手机。而且很多人描述问题时都是用的“可能有关”,主观猜测的成分很大。
航空安全报告系统(ASRS)曾报道过一次直接相关的案例。一位乘客的DVD播放机一打开,飞机的航向就显示30度误差,但这早已是17年前的事了,机型也是如今不再使用的波音727。正如国际时事评论员吴戈在其文《飞机上开手机到底有多可怕》所言,民航飞机运行在复杂的电磁环境中,航电设备本身就需要电磁兼容设计解决相互干扰,抗干扰是所有电子设备的基本要求。
中国民航法规更新滞后
1996年,FAA联合航空无线电技术委员会(RTCA)共同出台了一项关于空中使用移动电子设备的指导性原则,允许乘客在非关键阶段使用非辐射性的移动电子设备。此时手机等其他设备仍被禁用。
2003年3月,FAA要求RTCA组建一个特别委员会(SC),用于指导评估使用带有辐射性或发射装置的PED产生的影响和风险,并于2008年发布了关于允许使用放射性PED的指导。此时,手机仍未全面解禁。2010年3月,FAA2013年1月,FAA建立PED航空规则制定委员会,通过检阅大量已有的数据,花了9个月完成报告,细化了扩大PED使用的原因。
也就是基于这些报告与建议,FAA最终在同年10月宣布扩大PED的使用。整个研究过程中更是组织了航空公司、制造商、旅客、空勤人员等不同利益方代表谈判。曾被民众批评不作为的机构,基于大量资金的投入和可靠的研究做出了审慎的决定。而这一决定,也让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等选择跟随。
手机信号对飞机飞行到底有没有干扰?
20多年前,FCC禁止在飞机上打手机电话,是因为会干扰地面基站。(原文出处:FAQ on Proposals to Expand Consumer Access to Inflight Mobile Services)
其实这个问题一直有人在验证,MohitArora 2012年在美国电子工程网站EDN发表的《手机干扰飞机设备:虚构还是事实?》中称,在研究这一话题时,得到了不少限制在飞机上使用手机的有趣的理由。
MohitArora 2012年在美国电子工程网站EDN发表的《手机干扰飞机设备:虚构还是事实?》中称,在研究这一话题时,得到了不少限制在飞机上使用手机的有趣的理由。
1
航空公司需要乘客处在秩序之下,而的方法可能是在起飞开始时用一套“小规则”;
2
很显然障碍物是政治,而非技术,没有一个在权威地位的人想要改变一项规则,而这一规则可能与“坠毁”相牵连,所以,什么都不做更容易,以“谨慎”的名义让规则维持现状。
2013年FAA委派的 PED_ARC(个人电子产品在民航使用的政策委员会),最终结论是:没有任何危险。此报告最终导致FAA在2013年10月,允许任何时候都可以使用“飞行模式”,无需关闭手机。
这里也特别提醒一下大家:有些既定的规则,其出发点也是为了飞行的安全稳定,没有必要以身试法,被刑拘10日就悲催了。不管是出国旅游、探亲还是生意往来,安全!
关注华夏移民,了解更多移民资讯,如果您任何移民相关问题,可以在微信后台留言,或者拨打华夏移民贵宾热线:400-902-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