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几天,就要高考了,无数的中国孩子十年寒窗苦读,无数家庭学区房、重点班、请家教,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就为了这一天。
而一些国际学生,现在已经拿到了北大、清华的录取通知,向父母交出一份满意的成绩单,出人意料的是,他们几乎清一色长着中国人的面孔。
最近,一份人大附中国际部成绩单在网上流传:
2017年,人大附中外籍学生共36人,其中35人报考中国的大学, 在35名学生中:16人考入北京大学,16人考入清华大学,3人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三所名校录取率达。
次看到,真的把人吓一跳!不过,仔细了解后会发现,这只是人大附国际部的正常水平而已。
2016年,外籍高三毕业生的20人中,11人被北京大学录取,7人被清华大学录取,2人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三所名校录取率达。
2014年,外籍学生共29人,其中25人报考北大、清华、人大,在25名学生中:15人考入北京大学,6人考入清华大学,4人考入人民大学,录取率。
……
人大附中在2005年至2017年间,国际部十三届毕业生中共有289人参加了中国高校的入学考试,其中共有223人考取了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35人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其余学生也考取了世界著名大学或者中国的重点大学。
十余年间,清华、北大、人大的录取率达到90%,什么学区房、辅导班、奥数班全都弱爆了,这条名校之路才是正确的打开方式!
难道人大附中这么神奇吗?其实,答案都在这些国际生的中国脸上。
今年,清华大学仍然对国际学生实行审核制(换句话说就是面试),只要符合资格的、持有HZ的学生,不用参加笔试,通过面试即可入学。
而北大也如同往年一样,虽然还是要求学生进行笔试,却还是只考语文、数学和英语三科,至于许多困扰着中国考生的物理和地理,都不在北大的留学生招生科目范围内。
那么作为一名华人学生,想要申请在清华、北大留学,要准备什么材料呢?两所学校的招生简章里已经说得清清楚楚:
清华大学要求的申请材料为:高中成绩单,汉语水平证书——HSK四级。
HSK四级是什么水平呢--只需要认识1200个汉语单词。
且如果申请人母语是汉语,还可以不用提供HSK成绩。华人考生简直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清华大学本科招生网
北大更是言简意赅:高中成绩单,学历证明件及个人陈述。
北京大学国际合作部留学生办公室
换句话说,持外国HZ的,母语为中国的华裔华侨,只需要提供材料,甚至不需要进行笔试,稍微在面试时回答考官几个问题就可以过关。
我终于能理解,人大附中国际部的孩子为啥都能上清华、北大了,说实话,想不上都挺难的!
但如果、万一、哪怕清华、北大失利了呢?只要能在华侨联考获得不错的成绩,国内的多所著名高校还是想读就能读。
2018年5月19日、20日,华侨生联考将如期举行,国际生们只需要高中学历就可以参加考试,不限制年龄。华侨学生联考难度相当于中国孩子的中考,而且只要400分就能上国内一流高校(包括北大、清华)。
看看华侨联考和高考的对比吧:
对于普通孩子来说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对于华侨考生就是一条平坦的康庄大道。
2017年,港澳台华侨联考卷子总分750分:
一本分数线(不分文理)400分;二本分数线(不分文理)300分。
现在共有国内160所一本大学+147所二本大学参与招生录取,中国各大学全部覆盖(包括北大、清华)。
部分招生院校:
不光分数低了一截,学校也是任意选择,也难怪很多人移民,不光考虑自己能享受好山好水好风光,也希望帮助孩子“曲线救国”,在国内的激烈竞争中,杀出重围。
中国人为了高考“移民”的故事并不罕见:不同省的高考试卷难易程度不同,为了让孩子程度“占到便宜”,落户到内蒙古、西藏等偏远地区的家长大有人在。不过,“跨省高考”赚到的几分跟足以甩开同龄人的华侨生比起来,简直太naive了!
堪称史上最牛的“高考移民”——华侨生,对申请人是不是有一定要求呢?有的,还不低!
教育部2009年的83号文件对国际留学生的省份作出了明确界定:
申请人必须持有有效的外国HZ或国籍证明文件4年(含)以上,且最近4年(截至入学年度的4月30日前)之内有在国外实际居住2年以上的记录(一年中实际在国外居住满9个月可按一年计算,以入境和出境签章为准。)
区分国际学生的重点是:是否具有外国国籍!
很多华侨生中介、机构所说的“拿居留卡就算华侨生”的说法是不准确的,特别是马来西亚、菲律宾的“第二家园”项目也是被中国高校列入了黑名单的。
看来,要想让孩子名正言顺地以华侨生身份就读中国名校,家长们迈出国门才是步。
移民和教育同步考虑,也早已不是新鲜事了。想要获得更多移民与教育规划方案,欢迎致电华夏移民,或在后台留言。